7月6日,南充市高坪区乐得乐老年公寓内,一段尘封85年的血色记忆被郑重开启。面对市档案馆与市融媒体中心的镜头,99岁的王淑惠老人眼含热泪,用颤抖的手交出了一份近2000字的手写回忆录——这是她对日军轰炸南充城的控诉。
“哭声骂声满天都是。”那是血色的一天,老人声音哽咽,时光瞬间倒流至1940年9月3日。年仅14岁、在蚕丝改良场做工的王淑惠,在凄厉的第三次紧急警报声中随人群涌向城墙根躲避。
“炸弹爆炸震得全身发抖,站都站不稳……”她清晰记得爆炸过后南充城的惨状:浓烟蔽日,烈火吞噬房屋。最刺痛的景象深烙心底:“惨不忍睹、心如刀绞!”王淑惠二姨妈的二儿子就在这天殒命,只因“唯独这天没跑警报”。
在老人的记忆中,当时的南充城仅有十几条街道,城墙与壕沟是脆弱的屏障。她描述了当时的特殊生活:白天把城门打开,晚上就关城门,没有钟表,靠更夫报时,五更天的锣打得最响,意味着城门将开。“跑警报”成为日常,尤其对扶老携幼的家庭来说更是折磨:“全靠人力,背、提、拖、拉、抱……”这份沉重的家仇国恨,老人永远铭刻在心。
王淑惠老人的记忆,与南充市档案馆珍藏的官方史料相互印证,共同拼凑出日机三次野蛮轰炸南充的残酷景象:1940年5月18日试探性轰炸,18架日机投弹25枚,致城北郊外14人遇难。1940年9月3日(王淑惠亲历)最为惨烈,288枚炸弹倾泻而下。据幸存者回忆及丝业公司职员张友贞日记记载,大东街、小东街、果山公园一带沦为废墟,处处都是寻爹找娘、唤儿觅妻的声音。官方统计死亡453人,实际死伤逾两千,毁屋八百余幢。
展开剩余38%1941年7月27日,27架日机以破坏嘉陵江交通线为目标,投弹28枚,孔迩街“贤馆阁”茶馆数人罹难。三次轰炸,日军共出动战机81架次,掷弹341枚,致两千余平民死伤,八百余幢房屋化为瓦砾。档案记载,1938年至1941年间,另有207架次日机在武胜、广安、阆中等南充周边地区投弹797枚,造成八百余人伤亡。
“她是历史的亲历者、见证者,是不可替代的‘活档案’。”市档案馆接收科负责人邓志表示,王淑惠的回忆录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,与馆藏文献互为补充,对还原与证实这段历史至关重要。
硝烟散尽,城墙化为通衢,焦土重焕生机。然而王淑惠老人手中的笔与档案馆里泛黄的卷宗,仍在无声诉说着一个民族曾经的血泪伤痕。抢救一段记忆,就是守护一段不容歪曲的历史真相与民族气节。这份由泪水和笔触凝固的“活档案”,将成为南充历史天空上一道永不消逝的警示之光——和平来之不易,唯有铭记历史,才能让正义在时代的土壤里深深扎根。(卜兵)
发布于:四川省宝利配资-炒股app排名-中国十大正规炒股平台-网上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